1. 1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高校实验实训室安全事故警示案例
日期:2025-11-11 10:01:32  发布人:   浏览量:

(一)广州某大学实验室烧瓶炸裂事故

事故简述:2021年7月27日,广州某大学药学院505实验室在清理通风柜时发现之前毕业生遗留在烧瓶内的未知白色固体,一博士研究生用水冲洗时发生炸裂,炸裂产生的玻璃碎片刺破该生手臂动脉血管,在场同学和老师及时施救,120救护车将受伤学生送至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进行处理后经医院协调转至广州和平骨科医院(原广州和平手外科医院),经治疗后该生伤情得到控制,无生命危险。

事故解析:经与505实验室负责老师沟通,导致炸裂的未知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氢化钠或氢化钙,遇水发生剧烈反应而炸裂。

(二)北京某大学实验室12.26爆炸事故

事故简述:2018年12月26日9时34分,119指挥中心接到北京某大学东校区2号楼起火的报警,经核实,现场为2号楼实验室内学生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时,实验现场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名参与实验的学生死亡。该校党委书记等12人被问责,研究生导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两个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事故解析:在使用搅拌机对镁粉和磷酸搅拌、反应过程中,料斗内产生的氢气被搅拌机转轴处金属摩擦、碰撞产生的火花点燃爆炸,继而引发镁粉粉尘云爆炸,爆炸引起周边镁粉和其他可燃物燃烧,造成现场3名学生烧死。事故调查组同时认定,该校有关人员违规开展实验、冒险作业;违规购买、违法储存危险化学品;对实验室和科研项目安全管理不到位。经事故调查组认定,这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三)上海某高校实验室爆炸事故

事故简述:2016年9月21日(星期三)上午10点30分左右,三名研究生(其中一名学生为研究生二年级学生、两名学生为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在该校的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4114 合成实验室内进行氧化石墨烯制备实验。

二年级研究生做教学示范,首先在一锥形瓶中加入750ml浓硫酸,与石墨混合,随后将1药匙的高锰酸钾放入;在放入之前,二年级研究生告诉两名低年级同学:可能会有爆炸的危险!结果在药品加入后,即刻发生爆炸。师生立即拨打“110”和“120”,并进行了现场处置。

事故共造成一名研究生轻伤,两名研究生重伤,2名重伤研究生(一名二年级学生、一名一年级学生),均为男性,分别为24岁和23岁,主要因实验爆燃致化学试剂高锰酸钾等灼伤头、面部和眼睛,其中,研二学生双目失明,研一学生有失明的可能性。

事故解析:我们知道,氧化法制备石墨烯是最常见一种化学制备方法, 需要用到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是一个反应剧烈且自放热反应,所以应根据相关规程操作进行。但在实验过程中,三名同学却犯了本不该犯的错误:

一是没有做好安全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如果当时戴上护目镜,就会把对眼睛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二是对主要反应物料高锰酸钾进行调整,却在无化学计量的情况下进行;

三是锥形瓶作为容器,不能用于后续反应的加热操作;

四是没有做实验前的风险评估,根据规程本实验需要在冰水浴中进行操作。

(四)北京某大学12.18氢气钢瓶爆炸事故

事故简述:2015年12月18日上午10点10分左右,北京某大学化学系实验楼231室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共3个房间起火,过火面积80平方米。火灾发生后,楼内师生及周边人员及时组织撒离。有校内学生称,爆炸声音如雷声一般大,随后冒出明火和浓烟。事故造成一名实验人员死亡。

事故解析:警方称,事故系实验所用氢气钢瓶意外爆炸、起火,导致博士后孟某腿伤身亡。据了解,孟某当天所进行的实验是催化加氢实验,爆炸的是一个氢气钢瓶,爆炸点距离孟博士后的操作台两三米处,钢瓶底部爆炸。钢瓶原长度大概1 m,爆炸后只剩上半部大概40 cm。钢瓶厚度为10 mm,可见当时爆炸威力巨大。事故发生后一周,该校化学系将12月18日设为安全教育日,警醒世人,永远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其它实验室安全事故简述:

2021年10月24日,南京某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一材料实验室爆燃引发火情。学校第一时间将11名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救治,其中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2021年7月13日,深圳某大学化学系302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火情,现场一名博士后实验人员头发着火,已被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检查,诊断为轻微烧伤,经处置已无大碍,现场未造成其他损失。

2020年12月21日,成都某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研究生在分析测试中心准备XRD测试时,违规用塑料样品袋携带金属粉末样品,导致粉末氧化放热,造成塑料袋燃烧的事故。该生迅速将样品带出室外,用灭火毯捂灭,幸未造成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

2019年2月27日,南京某大学一实验室发生火灾。消防人员接警后迅速赶赴现场,现场明火被扑灭,未造成人员伤亡。火灾烧毁3楼312二维材料实验室内办公物品,并通过外延通风管道引燃5楼楼顶风机及杂物。

注:以上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作为警示我校师生使用。发布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核发: 点击数: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