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西省的于都河,红军万里长征在此渡过了第一条河,人称“长征第一渡”。2000年,长征第一渡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记载,1934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各部队在于都河以北地区集结。从17日开始,中央红军主力及中央、军委机关共8.6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8日傍晚,中革军委、中央机关、红军总部以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正是从东门渡口迈开了长征的第一步。整个渡河过程历时9天,分布在于都城东门等8个渡口。
当时河宽600多米,水流湍急,河上没有一座桥,大部队过河就只有架设浮桥和摆渡。于都人民倾其所有,大力支援红军。沿河的老百姓把家中的渔船全部捐献出来,先后汇集了大小船只800多条。为了避免敌人飞机的轰炸,架设浮桥都是在下午五点以后进行,傍晚时分,群众从四面八方涌向架桥工地,有的打火把,有的送茶送饭,还有的架设浮桥,老百姓把家里可用的材料都扛了出来,甚至有老人把自己预备的棺材板都送来了。仅4天时间,于都县30里的河面就架设了多座浮桥和布设众多的摆渡。周恩来曾动情地说:“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
据统计,仅在红军长征出发前的1934年5月至8月,于都人就献出粮食79390石;长征前,于都人踊跃参军参战,1.6万多名于都儿女参加了长征,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再也未能还乡……红军主力撤离十多天后,蒋介石才得知红军的动向,全县30万人保守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只有真正赢得民心的共产党人,才可能完成这样的任务。(河南省纪委监委宣传部整理) 来源: 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